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建设 » 正文

河北石家庄欲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27  

  未来五年,石家庄如何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发挥出省会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1月19日,石家庄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石家庄市长邢国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石家庄市要努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确保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哪里突破?把“大正定新区”作为参与协同发展“一号工程”

  “把‘大正定新区’建设作为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号工程’”“把滹沱河北岸作为省会建设的主战场”……1月19日,石家庄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邢国辉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正定未来发展提出上述设想。

  “我们要抢抓机遇,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头阵。”石家庄市副市长、正定新区党工委书记王韶华代表对当前面临的机遇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多重机遇纷至沓来,只有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真刀实枪干一场,才能让协同发展从理念变为现实,才能为省会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构成支撑。

  据了解,报告中提及的“大正定新区”就是正在全力申办的国家级新区。2009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正定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今,申报中的国家级新区,其定位、体量、功能等都将有进一步扩展。

  邢国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申报中的国家级新区将构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作为省会“十三五”建设发展的主战场,要努力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试验区以及对外开放的引领区。

  正定新区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民建石家庄市委提交大会的一份提案中就提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这里应该充分发挥重点建设承接平台的作用。

  石家庄市规划局及城乡规划设计院经过反复论证认为,滹沱河北岸有正定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条件,综合保税政策资源以及广阔的土地资源,可以支撑石家庄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宏伟目标的实现。

  将滹沱河北岸整体纳入规划,“大正定新区”呼之欲出。王韶华代表用“五马奔腾”来概括其中的重点发展方向——除古城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之外,正定新区、石家庄综合保税区、高新区都将成为重要承载平台。

  其中,正定新区建设中的4平方公里中心区谋划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已有41个,总投资达431亿元。未来五年,包括奥体中心、会展中心、图书馆、大剧院、科技馆等大型场馆将陆续建成。聚焦科教文化商务区的定位,这里将聚集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发展高端服务业。

  覆盖面积55平方公里的高新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智能硬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目前已入驻项目45个。

  面积2.86平方公里的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已经通过预验收,即将正式封关运行,为项目建设提供广阔空间,将成为区域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 园林城市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城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