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建设 » 正文

常德拟投250亿建“海绵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5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美好“海绵城市”离我们很远吗?不,常德已经在努力开始为我们提供一个范本。

  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暴雨时大量蓄水,让城市无积水;吸收的雨水可再次利用,干旱时“吐”出来。4月27日至28日,包括常德在内的16个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代表相聚在常德柳叶湖,逐一商讨各自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未来3年,常德将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量化考核的制度和经验。

  入围海绵城市试点

  “我们的目标是,1年重点突破,2年基本建成,3年形成示范,真正成为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3月27日,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会在京召开,亲任主辩手的常德市市委书记王群发言掷地有声。最终常德市以总分第7名的成绩从全国22个参与答辩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4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全国有130多个城市参加竞争。经过严格筛选,有34个城市进入初选名单。今年3月24日,三部门初审确定22个城市派代表到北京参加竞争性答辩会,最终常德市等16座城市进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常德地处洞庭湖平原,湖南四水中有沅澧两条水系贯穿全境。常德市共有河湖面积78万亩,全市年均降雨量超过1360毫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试点区域可达118平方公里。

  常德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隐患是水患,城市排涝防洪压力远高于一般城市,在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更强烈的要求。

  110项目拟投资250亿

  2004年,常德市政府与德国汉诺威市政府、德国汉诺威水协、荷兰乌特勒支市政府、湖南省原建设厅携手合作,向欧盟申请了《解决亚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常德市城区及穿紫河污水治理个案分析》项目,并于2005年获得欧盟批准;2008年再次合作,共同编制了《水城常德—常德市江北区水敏性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整体规划》。以此为指导,常德先后聘请德国汉诺威水协、中规院等国内外顶尖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了城市给水、排水、防洪、水资源利用、绿化、道路等10多个专业规划,和北部新城、江北、江南、穿紫河、护城河等片区水系和雨水综合利用规划。

  自2009年以来,常德市城区启动了110多个涉及水系治理、防洪、排水、供水、污水处理、绿地、绿色建筑等项目,预计总投资250亿元。

 
 
[ 园林城市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城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