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建设 » 正文

中国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成立 涵盖50余家企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9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珠海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4日在珠海市开幕。大会主题为“贯彻水十条,修复水生态,推进水文明”。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后,众多重量级专家齐聚珠海,带来水生态文明的前沿思考和实践。国内水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官员等超3000人与会,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还在会上作主题报告。会上,中国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国字号”水博会带来城镇水务东风

  据介绍,今年是“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举办十周年,大会已成为中国水处理行业影响力最广的专业盛会,历届参观人数超过30000人次,参展单位200余个。

  随着生态文明从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到写入“十三五”规划,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凸显。像水博会这样的“国字号”会议放在珠海举办,让更多人认识到珠海的生态价值。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杜挺在开幕式上说,本次重要的学术会议放在广东珠海召开,体现了国家对广东、珠海水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水博会将给珠海带来什么?如何借助水博会推动珠海城市水务科学发展?不少人也在思考。

  “珠海降雨量较大,这个海绵城市的技术能在这里派上用场吗”、“怎么让水清起来,让水活起来,让水循环起来”……这样火热的互动讨论,在水博会上不时出现。

  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凌表示,珠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发展、因水而闻名,将把握水博会的机会,积极向专家、企业家请教,更好地构建城市跟水的关系,真正打造一座亲水城市,推动城镇水务乃至城市的科学发展。

  珠海市副市长潘明表示,中国水博会的召开,是推进珠海城镇水务建设的又一个东风。珠海将借此契机,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综合廊道、社区公园、雨水花园、生态小区、生态廊道、岸线修复、河涌保护等生态文明实践。

  关注大数据运用推动水资源智能化管理

  在4日开幕的水博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带来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最新思考和实践经验,现场气氛热烈。水博会期间还召开28个分论坛,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分析把握行业发展脉络。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主题报告中聚焦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协同海绵城市建设。

  仇保兴提到,目前全国的地表水近十分之一水质是劣五类,24.6%的重点湖泊水库呈富营养状态,水环境治理的力度大大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对此,他建议,各地可以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综合截污纳管、引水释污、人工增氧、生物膜净化、恢复自然河道、生态浮床、人工湿地、水下生态修复等8种方法,推动城市的河道恢复绿色生态,防止污染反弹。

  供水系统则成为国际水协原主席、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副校长David Garman关心的话题。他表示,未来的供水系统不仅要关注水质水净化的问题,还要关注微生物以及大数据的运用,实现水资源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曲久辉则提出了再生水+的概念。“近年来,大家把污水和雨水经过适当处理和净化以后,作可以使用的再生水,但这样的概念使我们跳不出工厂和工程的固定思维。”曲久辉认为,应该进一步提升再生水的概念内涵,在回收利用各种水的基础上,以生态为核心,实现水环境生态功能的提升和生态风险的最小化,这也就是再生水+的概念。

 
 
[ 园林城市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城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