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遗产 » 正文

成功申报世遗5周年 邵阳崀山建设新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10  

  2010年8月2日凌晨,“中国丹霞·崀山”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八项、湖南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成功打造了湖南旅游“北有张家界、南有崀山”的新格局。如今,五年过去了,崀山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崀山成功申遗以后,在各级住建部门和中国丹霞专业保护委员会的指导下,在省、市、县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严格遵循《世界遗产公约》及《操作指南》有关保护管理的规定,秉承“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认真落实和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4COM8B.1号文件精神,致力建设生态文明遗产地,努力打造“中国丹霞”保护管理及科学展示模式地。全县自上而下形成了自觉保护世界遗产的良好氛围,较好保持了崀山独特的自然美、生态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取得了逐年稳步增长。据统计,崀山景区门票收入从申遗前2009年的45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5130万元,同比增长了1040%。崀山被国家文明办列为“全国文明单位”,并成功纳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

  职责明确体制更顺了

  崀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其保护管理工作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2013年10月23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世界遗产崀山考察时强调:“要重视顶层规划设计,加强遗产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14年6月1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崀山考察时指出:“一定要保护好崀山遗产资源,建成生态文明窗口”。

  2011年12月26日,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正式更名升格为“崀山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为新宁县人民政府管理的正处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全面负责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规划建设和行政执法工作。2013年12月,崀山管理局新“三定方案”通过邵阳市编委审核批准,增加了行使对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职能。崀山管理局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崀山遗产地生态补偿制度》、《崀山景区民居建设暂行办法》、《崀山景区行政执法职能职责》及管理局机关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保护管理执法力度。

  加大投入生态文明了

  崀山申遗成功后,县政府从7个县直相关执法部门抽调22名同志组建了崀山景区联合执法大队,集中行使景区执法权。联合执法大队严格实行365天24小时轮岗巡查制度、举报奖励制度,每天出动宣传车深入景区村组巡回宣传,打击滥砍滥伐、森林防火等法律法规、政策,制造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并跟各景区、各村组层层签订了防火责任状;完成了景区30564米游道两旁防火隔离带的清理和设置;

  景区投资430余万元,修建了数字化的环境保护安全监控系统,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整个景区的环境保护状况;五年来,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发现处理各类情况一百多起,对景区保护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外,在八角寨景区设立了大气观测站,在夫夷江、崀溪等设立了8个水质监测点,确保青山绿水,空气清新。

  崀山管理局成立了防火指挥部和应急防火分队,安排了专项的防火经费,制定了专门的防火制度和预案;景区消防分队值班人员全天对景区防火实行监督、跟踪管理,并随时待命,做到早发现、早制止,近年来遗产地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和安全事故。

  为取得林农的支持,新宁县将崀山核心景区6000亩林地全部划为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县财政于2010年起,每年从景区门票收入中切块预算安排景区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100万元,并逐年增加该项费用,为景区林农增加稳定收入,让遗产地居民分享资源保护、生态文明的红利。

  为加强遗产地游客容量控制,管理局通过广播、电子显示屏、户外通告等形式及时播放游客的动态信息,指挥疏导客流。同时通过索道的运行,加快流通,减轻山岳型景区的容量压力。2014年5月2日上午,景区游客爆满,很快突破2万人的景区日游客容量。管理局迅速采取暂停售票、紧急通告、游客分流等应急措施疏散游客,有效地控制了景区游客总量,保证了正常的游览秩序。

  7月9日,国家住建部稽查办公室主任王早生率执法检查组对崀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崀山景区的各项工作均得到了现场领导、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 风景名胜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景名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