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建设 » 正文

北京总体规划修改 中心城区疏解数百万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4  

  北京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正在进行,目前前期编制方向已经基本确定,根据北京市规划委的消息,与2004版“两轴、两带、多中心”的规划不同,北京市总体规划目前明确了“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对接京津冀区域“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格局。

  东城区和西城区定位为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此前关于将东、西城合并为“中央政务区”的声音并未纳入规划中。

  多位接受采访的学者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与上次北京城市规划相比,本次对于北京城市格局的表述有所变化,但核心都是通过分散、明晰功能区和完善交通体系来疏解城市功能。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引导,更重要的是规划如何落地,这将取决于规划的可行性、执行度、方式方法等问题。

  中心城区5年内疏解15%人口

  “一主”即中心城区。根据定位,中心城区将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也是体现国家形象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地区。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的解读:在人口疏解方面,中心城区将会在2020年疏解15%的人口,这样算来要疏解近200万人。方法是以业控人,通过产业疏解进而达到人口疏散。

  实现人口疏解和治理“大城市病”已经成为北京迫在眉睫的问题。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过去北京城市规划的最大问题在于空间结构没有实现优化布局、单中心格局没有打破,轨道交通建设滞后。

  北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赵弘建议:首先,在空间布局上解决多中心安排,防止摊大饼,保持城市的高效、控制城市空间连续区域的规模范围,不能太大,城市空间规模过大就会失去效率;其次,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要载体的城市交通体系,而不是道路交通。北京规划的缺陷之一就是没有把轨道交通建设纳入到战略考虑范畴;再次,还要考虑生态空间的可持续性,伴随道路交通逐步完成,加速导入产业和服务。

  “北京此前有多个城市规划的版本,基本理念是正确且清晰的,即整个城市要形成分散化、多中心布局的格局,这符合城市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实现这一规划和理念、让规划落地,这是核心问题。”赵弘表示。

 
 
[ 园林城市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城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