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浏阳市加快建设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4  
      湿地,这种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2015年底,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正式获批,成为浏阳首个“国字号”湿地公园。湖南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浏阳市东部,紧邻浏阳市中心城区,总体由西向东呈廊道走向,全长约70公里,以株树桥水库为主体,包括浏阳河及上游的小溪河、大溪河部分河段,总面积236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42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29%。湿地公园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湿地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是典型的南方低山丘陵森林—河流复合湿地公园。树种以马尾松、杉木、樟树、檫木、青冈、山乌桕、毛竹等为主,共记录到鸟类88种,其中不乏有黑鹳、海南鳽、小天鹅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浏阳拥有湿地面积近11000公顷,其中8公顷以上湿地215处,永久性河流湿地7973.19公顷。近年来,浏阳市全面禁止在河道采砂取土,实施流域库塘保育、重点河流水库湿地植被恢复与清理,湿地保护面积和湿地保护率位居全省前列。从2015年开始,浏阳市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情况下,对浏阳河湿地恢复、保护及对浏阳河南车湾段进行保护性建设。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其他建设工作也在逐步开展——这些年,浏阳完成了株树桥库区生态移民,开展了浏阳河河长制保,完成了湿地公园范围内畜禽养殖业的退出工作,目前正在高坪镇石湾村开展湿地修复项目。“在‘浏阳河第一湾’ 九曲湾合理利用区打造樟树文化宣传廊和湿地生态知识长廊,在中洲岛宣教区建设湿地法律知识墙;下一步,将强化生态监测,完善监测数据,设立标识标牌,加大日常巡护和宣传力度,配合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组织对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水面及沿岸废弃物、垃圾场等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试点建设任务将在明年完成。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