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由上马墩小商品市场区域改造成的靖海园,白墙、黛瓦、亭廊、樱花,浏览墙上刻画着中华国学、百家姓、二十四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壁画与浮雕,“这与改造之前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上马墩街道靖海社区丁欢说,她现在已经有些想不起来这儿原来的样子,附近的居民也都非常喜欢现在的靖海园。
据悉,在方案设计伊始,就明确要提高居民参与性,宣扬历史文化,打造出一个具有上马墩文化特色的街道公园。建成后的靖海园处处可见本土“知识点”:入园口即用书简壁画的形式布置图文并茂的“上马墩”地名由来介绍,园内也以红底白字“且待上马去,须臾彩云归”装点270米长的步行道,不断提醒着市民游人“上马墩”地名的来历。上马墩小商品市场改造方案设计在上个月获得了2018园冶杯城市设计奖的金奖。
这仅是梁溪街巷工程里的一个缩影,而今年新生路、连元街、朝阳弄等5条背街小巷将进入改造序列,深挖其历史文化内核。无锡的城市、经济都是在梁溪这个城市“内核”上生长、扩散、发展出来的。梁溪区正肩负着传承城市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的重大责任,建设“古韵梁溪”,打造一批耐看、经看,有梁溪故事、有无锡人文特质的街区、小区、小巷,“留得住乡愁”已被写入梁溪区2019年的工作计划中。
梁溪区美协副主席华斌认为,无锡的人文历史资源主要留存在梁溪,其中最能体现梁溪文脉与根文化的是精英文化,散落在遍布全区的街头小巷和建筑物中。比如钱锺书故居、薛福成故居、秦邦宪故居就组成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三角点,可以从打造梁溪文脉的角度组合起来。“画圣”顾恺之、“书圣”王羲之、“二泉映月”阿炳等,他们在梁溪区有的有古迹、故居,有的有传说、故事,需要我们去挖掘和整理,去展览和演出,在梁溪区的街区小巷等处充分展示,培育成世界级的人文品牌。“梁溪区没有大山大水,梁溪有的就是能够传承的文化和精神,很多人会不远万里来钱锺书故居参观,我们要帮梁溪找理由留下乡愁。”在华斌看来,“精神领袖+经典坐标”模式或许能让这些背街小巷更有意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每个人都有一个对故乡的美好回忆。据资料,无锡自西汉以来城址就从未移动,可以说隐藏在梁溪区高楼大厦中的背街小巷是目前无锡老城厢里能够找到历史遗迹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最能“留得住乡愁”之地。71.5平方公里的梁溪区现存的许多街巷如健康路、镇巷、中市桥巷、大成巷等,历史甚至能追溯到元代。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三元说,上马墩的改造就是因为加入了乡愁因子,才显得别有味道。这种乡愁因子被李三元称为“梁溪味”,它是中心城区特有的留存下来的城市文脉和文化印记。
对梁溪区来说,背街小巷的改造可不是修修路,种种树,砌砌墙,背街小巷改造的目的就是留住城市印记,留住乡愁。目前,梁溪区有9条背街小巷设计了改造方案,并已经进行了3轮论证。未来新生路改造的设计为民国风,可能会在这些包含历史文化传承的街巷上看到钱锺书、顾毓琇等名人雕塑。“特色街区”将在文脉传承上进行延伸,通过街巷的改造,将分散在梁溪的文化印记“串珠成链”,讲梁溪故事,展梁溪风貌,品梁溪味道。把街巷改造和口袋公园相结合,呈现“城里面有景,景里面有品”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