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北京:首善标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1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王钰  
 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在首都北京,乡村绿化美化是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首善之区、构建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的重要举措。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北京坚持首善标准。

  上世纪90年代,首都绿化委员会率先设立“村镇绿化美化奖”,以奖代补推动“四旁”植树和村镇片林建设。进入新世纪,全市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载体,推进新农村绿化。

  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出台了《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方案》《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通知》。乡村绿化美化被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万亩造林绿化、留白增绿、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全市重大战略,与村庄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统筹施工建设。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乡村绿化美化领导小组,将美丽乡村绿化美化纳入专项工程督察清单,各区、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乡村绿化美化领导小组。市财政建立了乡村绿化美化投入保障机制、绿化成果长效养护机制,出台了新增绿化美化每平方米50元、绿化成果养护每年每平方米4元的投资标准,确保乡村绿化美化能开展、留得下。

  首绿办出台了一系列意见导则,对乡村绿化美化提出要求。在景观设计上,乡村街坊道路、公共绿地、沟河渠边和村民庭院等区域同步绿化美化,通过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形成田园式景观。其中,街坊绿化须形成宽度不少于1米的绿化带,公共绿化要适当配置花坛、甬道和园林小品,水岸绿化要兼具保土固沙、净化水质功能,庭院绿化要确保好看、实用、有价值。在树种选择上,大比例栽植乡土植物,营造节水耐旱、抗逆性强、易成活、易管理的植物群落,并注重对古树名木和田园风貌的保护。在绿化过程中,避免大规模成排成行栽植景观树,不大面积硬化铺装,充分展示乡野情趣。

  各村庄通过拆违还绿、留白建绿、多元增绿、见空插绿挖潜增绿,实现村庄道路林荫化、集中绿地公园化、村民庭院花果化,全力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全市共实施美丽乡村绿化美化村庄1.3万个,绿化面积2.3万亩。

  2018年,平谷区实现留白增绿1224亩、新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1.56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7.9%,成为北京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区累计创建园林小城镇104个、首都森林城镇18个、首都绿色村庄926个,逐步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美丽乡村离不开产业兴旺,北京积极推动高效节水果园建设、低效果园改造、种苗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全市果园面积达204万亩,年均果品产量9.2亿公斤,年收入43.5亿元,从业果农28万户,户均收入突破1.5万元。规模化苗圃育苗面积达20.55万亩,年总产苗1.65亿株,产值41.8亿元,吸引社会资金40多亿元。

  为全面落实惠民富民政策,从2017年起,北京将山区生态林管护岗位补贴由每人每月532元提高到638元,山区4.4万管护员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规定在平原造林管护、规模化苗圃建设、山区营林等工程中,招收本市农村劳动力比例分别不低于60%、50%、80%,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绿岗就业。

  随着城市副中心和大兴国际机场加快建设、2022年冬奥会不断临近,北京乡村绿化美化也将发挥更大作用。全市将在相关区域周边村庄构建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打造近中远相结合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绿化美化亮点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