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你好,18%的中国!中国的自然保护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16  来源:NEWECO新生态 地球杂志  
 

▲封面图片:三江源国家公园/图源@新生态

 

在960 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
和300 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海疆上
从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到三江源国家公园
60 多年的保护地建设发展
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兴盛

从黑龙江到南海诸岛的曾母暗沙
从帕米尔高原到乌苏里江的黑瞎子岛
保护地事业又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


18% 的中国
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为重要的一个视角
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地
犹如大地上的一盏盏明灯
照亮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程
铸造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屏障!
你好,18% 的中国!
你好,中国的自然保护地!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示意图/制图@新生态

 

 

这就是自然保护地

 

你一定知道:

中国国土辽阔,
南北纬度纵越近50度,长达5500千米,
东西横跨5个时区,相距5200千米;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靠山、东部沿海,地形种类多样;
河流湖泊众多,蕴含丰沛的水资源。


你或许知道:
不同温度、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自由组合
孕育出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繁复多彩的生境,
使我国成为
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东北有虎豹于林中跳跃奔腾,
西南有熊猫憨态可掬,
青海有大河源头三江并流,
海南有热带雨林茂密参天,
福建有武夷山庇护一方生灵……

 

你应该知道:
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
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文化价值,
中国从
1956 年就开始了漫长的自然保护地建设
自然保护地还是我们国家
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窗口,
坚持生态为民,科学利用,
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高品质和多样化的生态产品和服务。


自然保护地的多元类型/制图@新生态

 

从1956 年开始,中国开启自然保护区建设,划定了一系列特定陆域和海域面积进行保护,这就是中国自然保护地最初的由来。
60 多年后的今天,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等,这些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自然保护地,已成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首要地位。而保护地所承载的丰富资源和独特景观,更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

鼎湖山,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图虫创意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正式提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
至此,自然保护地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自然保护地的守护

 

自然保护地作为国家意志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的体现,它的使命在何处?又在守护什么?一处处不同规模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汇聚成的独特网络,守护着我们的河山家国——



长  江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地/制图@新生态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冰川,流经11 个省市,奔腾6300 千米,东流入海。它流经的地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地形变化大,分布着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滋养了中华文明,长江经济带更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生态经济大走廊。

▲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区/图源@图虫创意
而在覆盖中国陆地面积五分之一的长江流域范围内,分布着数量庞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种类上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重点保护沿岸的高山森林、湿地水体与生物多样性。

▲上海崇明岛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保护地官网

 

 

黄  河

▲黄河流域的自然保护地/制图@新生态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干流全长5464千米。
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图源@图虫创意

由于流经黄土高原,干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这也令黄河沿途的生态环境与长江有所不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生态景观。与长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数量仅为长江流域的三分之一,类别同样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但出现了独特的沙漠公园。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源@图虫创意



海岸线

▲中国海岸线的自然保护地
/制图@新生态

 

中国的海岸线蜿蜒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1.8 万千米。在水陆交界的地方,或因为陆地河流冲击形成沙岸,或由于海浪拍击岩石形成岩岸,又或有着红树林、珊瑚等生物的顽强生长形成生物海岸。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图源@图虫创意
这条海岸线上一共分布着391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令人意外的是,海洋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这些跟水陆关联较强的类别没有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反而是森林公园的数量最多。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图虫创意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上的自然保护地/制图@新生态


除了大江大河之外,自然保护地还守护着中国的山川高原。青藏高原占中国陆地面积的23%,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发育了世界最高峰,保护着三江源头,是人类精神向往之地,更是人类心灵沉静之处。正是由于它的高大广袤,改变了大气环流,影响着中国甚至东亚、北半球的气候。
▲三江源国家公园/图源@新生态
青藏高原上的保护地数量虽然很少,只有160 处,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比例较高。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

 

雪  豹

 

▲雪豹潜在栖息地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地
/制图@新生态

 

除了山川河流,自然保护地还守护着中国的万物生灵。
还记得在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雪豹吗?由于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雪豹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中国是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即使如此,在中国雪豹的数量甚至少于大熊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雪豹列为濒危动物,直到2016 年才改为易危级别。
▲雪豹/图源@新生态
雪豹领地范围弹性很大,常栖息于海拔2500 ~ 5000 米的高原地区,呈斑状分布在中国西部七个省份,占全球栖息地的60%。虽然在雪豹潜在栖息地范围内的保护地数量很少,但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占到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近四成。

 


与自然保护地的距离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图源@保护地官网

城市的钢筋水泥是近在眼前的苟且,但自然保护地并不是无法到达的远方。借助保护地分布空间数据分析,事实上大多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距离最近的城市都小于100 千米,相当于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说,你与自然保护地距离并不遥远,不用历经万水千山的跋涉,它可能就在距我们咫尺之遥的地方。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保护地官网

以目前处于试点建设期的十个国家公园为例,参照当下交通工具的速度,300 千米相当于1 小时高铁的路程,500 千米相当于1 小时飞机的航程,如果以汽车、飞机为交通工具进行评估,结合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数据,我们可以估算出每个国家公园一小时可达圈内可能服务的人口数量。

▲500千米半径以下国家公园(试点)服务人口比较/制图@新生态
钱江源国家公园虽然是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中面积最小的,但凭借着优越的区位条件,500 千米可达范围几乎包括了整个江浙沪地区,服务人口数量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就算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也有一个“家门口”的国家公园。
▲钱江源俯瞰/图源@新生态
自1956 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渐显露成效。那么,公众对自然的认识、守护自然的意识准备好了吗?
▲东北虎/图源@图虫创意
2019 年年底,长江宣布进入十年禁渔期的同时,长江白鲟在科学家的论文中被评估可能已经灭绝,这种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中国特有的物种很可能永远停留在了2019 年;
持续了210 天的澳大利亚山火最终在2020 年2 月熄灭,但据统计这场山火烧掉了约12 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和草地,以及约13 亿只鸟类和哺乳动物,使得多种动植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大熊猫/图源@图虫创意
2020 年新年伊始,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又让野生动物保护成为全国性的话题……
自然保护地的概念对公众的日常生活来说,往往显得遥远,似乎总是通过这样的事件才进入公众的视线。固然,借助数据可以理性地认识自然,但身临其境可以感性地感触自然。所以趁时节正好,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自然保护地在一起,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吧。

▲三江源国家公园/图源@全景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