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三江源国家公园/图源@新生态
在960 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
和300 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海疆上
从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到三江源国家公园
60 多年的保护地建设发展
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兴盛
从黑龙江到南海诸岛的曾母暗沙
从帕米尔高原到乌苏里江的黑瞎子岛
保护地事业又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
18% 的中国
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为重要的一个视角
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地
犹如大地上的一盏盏明灯
照亮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程
铸造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屏障!
你好,18% 的中国!
你好,中国的自然保护地!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示意图/制图@新生态
这就是自然保护地
你一定知道:
中国国土辽阔,
南北纬度纵越近50度,长达5500千米,
东西横跨5个时区,相距5200千米;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靠山、东部沿海,地形种类多样;
河流湖泊众多,蕴含丰沛的水资源。
你或许知道:
不同温度、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自由组合
孕育出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繁复多彩的生境,
使我国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东北有虎豹于林中跳跃奔腾,
西南有熊猫憨态可掬,
青海有大河源头三江并流,
海南有热带雨林茂密参天,
福建有武夷山庇护一方生灵……
你应该知道:
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
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文化价值,
中国从1956 年就开始了漫长的自然保护地建设。
自然保护地还是我们国家
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窗口,
坚持生态为民,科学利用,
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高品质和多样化的生态产品和服务。
▲自然保护地的多元类型/制图@新生态
▲鼎湖山,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图虫创意
自然保护地的守护
自然保护地作为国家意志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的体现,它的使命在何处?又在守护什么?一处处不同规模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汇聚成的独特网络,守护着我们的河山家国——
长 江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地/制图@新生态
▲上海崇明岛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保护地官网
黄 河
▲黄河流域的自然保护地/制图@新生态

由于流经黄土高原,干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这也令黄河沿途的生态环境与长江有所不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生态景观。与长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数量仅为长江流域的三分之一,类别同样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但出现了独特的沙漠公园。

海岸线
▲中国海岸线的自然保护地
/制图@新生态


/图源@图虫创意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上的自然保护地/制图@新生态

雪 豹
▲雪豹潜在栖息地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地
/制图@新生态

与自然保护地的距离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图源@保护地官网
城市的钢筋水泥是近在眼前的苟且,但自然保护地并不是无法到达的远方。借助保护地分布空间数据分析,事实上大多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距离最近的城市都小于100 千米,相当于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说,你与自然保护地距离并不遥远,不用历经万水千山的跋涉,它可能就在距我们咫尺之遥的地方。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保护地官网
以目前处于试点建设期的十个国家公园为例,参照当下交通工具的速度,300 千米相当于1 小时高铁的路程,500 千米相当于1 小时飞机的航程,如果以汽车、飞机为交通工具进行评估,结合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数据,我们可以估算出每个国家公园一小时可达圈内可能服务的人口数量。



▲三江源国家公园/图源@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