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把自我禁锢起来,出让了空间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让生态和环境达到了人们千方百计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这固然对人和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反映出,这是人类的一种被动的行为。如果疫情结束,人们的报复性消费上来,生态和环境还会这么好吗?答案可能都不用多想。 而且,即便是现在人类自我禁锢后生态环境变好了,也隐藏着危机。过去认为,气候变暖和人类的肆意扩张行为压缩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才使得人与动物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导致了多种疾病的产生,如眼下的新冠肺炎(COVID-19)和之前的埃博拉等,都是从动物传播到人。 但是,在人类出让空间后,动物进城,人即便不与动物亲密接触,但由于动物身上携带的多种病原微生物,是否也会造成一些人兽共患病。此外,还有猛兽,如豹子、野猪入城可能对人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当疫情结束后,报复性生产和消费将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反弹,甚至比疫情之前的排放还要多。这方面早就有前车之鉴。
2008年全球出现金融危机,人类活动减少,因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8-2009年期间下降,但在经济复苏后,由于有拉动经济并把损失的财富弥补回来的驱动,生产和消费大增,二氧化碳排放又猛增了5.1%。由此,环境再次成为经济的牺牲品。 由于疫情,很多人失业,各种经济活动停止,疫情结束后,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会是生产和消费第一,也会自觉或不自觉无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因此,疫情平息后如何在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健康与保护生态和环境之间找到平衡,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然,疫情限制人们的行为后出现的环境和生态变好也提供了一个视角,只要人类适当让步,节制自身的欲求,让出地球的一部分空间,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并修复生态和增加自然资源,从而更长久地维持人类的生存。 当然,人类未必要出让城市,因为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可以考虑如何让小型动物在城市与人类共存。而且,如果能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适当地让出一部分空间,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有更高的效率。 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此次疫情启发和教会人类的是,就像绘画一样,留白一定的地球空间,不仅可以消除人类贪婪的坏名声,还可以让人与其他生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