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永定河“复活”见证大国生态之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0  来源: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水来了,水来了!”这几天,永定河全线通水的消息传开了,引起线上线下的集体围观。特别是居住在两岸周边的人们,听着哗啦啦的流水声,看着一泓清水漫过干涸的河床,心里别提有多爽了。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1995年至今,25年了!永定河北京段首次实现全线有水。历经了生态破坏、断流多年的母亲河,终于再现河流奔涌、水清岸绿的怡人美景。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谣,道出了北京人对永定河的炽热情感,也描绘出一条大河与一座都城的自然和谐之美。

    

水乃生命之源,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关于永定河的文献记载可以上溯到2500多年,永定河形成则是几百万年以前的事了。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条河和黄河一样,从黄土高原携带泥沙涌向下游,形成洪积、冲积扇,久而久之,河流不断改道,洪积冲积扇逐渐发育,慢慢地连为一体,成为平原,地质学上称北京平原。

        

永定河本名“浑河”“无定河”,历史上的永定河水流量大,两岸植被繁茂,孕育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同时也是一条水患频发的河流,给百姓带来不少祸患。康熙三十七年,永定河筑堤至永清县,康熙帝赐名“永定河”。

    

永定河全长747公里,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正可谓“城因水而建、因水而兴”。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全流域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原因,永定河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河道断流干涸,沙石河床裸露,燕京奇观之“卢沟晓月”已名不符实。此后,人们对于永定河的概念,不过就是一片荒滩罢了。

        

为医治“有河无水,有水皆污,遍体鳞伤”的生态创伤,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被摆上议事日程。从2003年开始,水利部协调河北、山西两省连续6年向北京集中输水,累计输水3.1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河北、山西关停了永定河上游一批污染企业。2010年起,北京连续四年实施“五湖一线一湿地”工程,包括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宛平湖、园博湖、调水管线和园博园湿地等项目,治理长度达18.4公里,恢复水面400公顷,建成绿地440公顷。2015年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永定河列为生态修复重点“六河五湖”之一,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协同推进永定河全域治理工作。2016年底,国家相关部委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将永定河打造成为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廊道,逐步恢复成“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2017年,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全面实施,并首次从黄河向永定河进行跨流域生态调水,桑干河山西段实现了全线通水。除四省市联手治河外,北京还在永定河北京段建设了南大荒湿地、八号桥湿地等十多处生态节点,致力水源涵养生态保护。自2019年起,万家寨引黄工程由“引黄入晋”到“引黄入京”,累计输入黄河水已达2亿多立方米,水头在北京境内穿行170多公里,最终冲出了市界,断流25年的永定河终于在2020年5月12日这天实现全线通水,干涸沙化的河道重现碧波荡漾的百里山水画廊。

        

永定河“复活”见证大国生态之变。从“求生存”“盼温饱”,到“求生态”“盼环保”;从单一地除水害兴水利,解决洪涝、干旱、供水等老问题,到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一命运共同体,追求天蓝、山绿、水清、人和的美好图景,构建水资源保护、水系景观建设、水系生态修复等新体系。中国治水理念和“两山”理论,不动摇、不松劲的战略定力,一点一滴的努力,最终化作维护14亿国人的福祉,奠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治国如治水。从“用生命建筑生命工程”的引滦入津,到“高峡出平湖”的三峡蓄水;从重新描绘京杭大运河“千里赖通波”的山水画卷,到“越淮黄、泽豫冀、润京津”的南水北调壮举。江河之治的历史性变化是中国治理的缩影。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