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武汉东湖:“城市绿心”强劲跳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黄山 刘泽英 赵辉  

清晨,一轮红日从薄雾中跃出,映得武汉东湖波光粼粼,摇曳生姿。武汉共有166个大小湖泊,而青山如黛、水清见林的东湖,容纳万千生灵休养生息,为武汉人民贡献了良好生态,是生机盎然、强劲跳动的“城市绿心”。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在武汉举办,各缔约方相聚东湖,共商湿地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计。

 重现水下森林

 临湖观景,一池碧水清澈明净,阳光直透湖底,水草摇曳,鱼虾恣意穿行……

 东湖美景的背后是多年的保护修复。上世纪,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东湖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破坏。进入新世纪,东湖环境治理的号角吹响。2009年起,武汉市实施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2020年4月起,东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重构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生态系统;2020年9月,建成东湖智慧水务平台。

 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作为武汉市小微湿地,为东湖风景区及武汉市通过生态措施实现水体自净化及生态多样性提供了典范案例。

 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曾是东湖渔场的育苗池,由于高密度的渔业养殖,湖水中的总氮、氨氮、总磷含量过高,水质持续下降。

 2016年,华侨城在东湖风景区开展退渔还湖,重新修复生态栖息地,恢复及管理湿地生态系统,活化改造废弃的田状鱼塘,通过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构建“水上湿地、水下森林”生态自动系统。

 武汉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经理唐竞帆介绍:“湿地公园从东湖引水泵入芦苇湿地区,通过芦苇、再立花等挺水植物的根系吸附和物理截留,进行初级净化。初级净化后再进入沼泽林及净水水景涵养区,对水质进行次级净化,最终进入水循环末端湿地保育区。水质彻底净化后排入东湖,让东湖水成为更有活力的富氧水。”

 在修复中重建的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态系统,通过塘底种植的苦草、狐尾藻等沉底植物吸收水中多余的氮和磷,水生态改善后,逐渐形成了浮游生物—水下森林—水生动物—鸟类共生系统。

 2019年,华侨城对湿地公园进行进一步改造提升,改造了一批特色景观,包括彩虹桥、观鸟亭、生态教室和泡泡球广场,同时对原有湿地水生态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如今,东湖已形成280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共享良好生态

 目前,东湖全区共有乔木285种、灌木224种、草本植物80种,脊椎动物299种,湿地水生植物由原来的不到100种增加到158种,青头潜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身,红嘴鸥、鸬鹚等候鸟也前来安家落户。

 2017年底,全长102公里的东湖绿道建成,是国内首条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10个子湖、120余个岛渚、34座峰峦、近2万亩山林……沿着绿道一路骑行,四时风景不同,四季花开不断。

 “东湖风景区正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打造‘世界名湖、人民乐园’的战略目标,全力把东湖打造为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文相映的生态典范。”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栿堂说。

 住在东湖边,学在东湖畔,小学生们变身“湿地小卫士”,由老师带领着清理垃圾、取样检测,亲近和了解东湖。从幼时起,孩子们的心中便已许下保护生态、保护湿地的承诺。

 华侨城小学六年级学生姜子辰爱好绘画,经常到东湖写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画一画美景,感觉很治愈”。她的朋友周暄朗则喜欢来东湖观鸟,“东湖的鸟越来越多,鸬鹚经常见,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要记录它们的样子回去找资料”。

 “我们将大力营造珍惜湿地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氛围,把更多自然知识和环保理念传递下去。”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修复处处长唐闻说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