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重识城市空间:向人而生 向社会变迁而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29  

  今天我们再谈论城市的时候,已经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切入,并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面对的城市都是一个立体的,综合的、复杂的,正处于全球变革的庞大网络中。全球已经有超过一半人正生活在城市,另一半人或即将进入城市、或正参与创造一座城市,同样跟城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下,城市不再是那个经常被拿来跟乡村做对比的名词,在人类文明体系中,城市文明跟艺术、文学、体育、医学、哲学等文明类别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但有时候城市给人的印象又非常笼统,这是由于城市发展逻辑基本类似,我们评估城市的价值也无非从它所创造的生产总值 、供养的人口等几个非常基础的角度入手。

  而事实,在我们看来,综合当今的社会语境和人类文明,城市应当被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多元的维度去解读。城市是庞大和复杂的,需要我们层层剥开,细细梳理,在新的价值时代,城市的价值需要被重估,城市营造的方式需要反思。

  在此背景和逻辑下,对城市空间的再认识显然是一个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城市批判,让空间为人而生,让城市向人而生,不但必要,而且必然,亦很迫切。

  安居乐业是城市的基本功能

  城市是保障人的安全,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固定之所,可以说,在整个城市发展历史上,几乎任何一座城市都保留并发展了这两个基本的功能。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解读出城市是为聚集在城市里的人提供安居乐业的场所。只是,不同于村寨等聚落形式,城市里的人员构成更为复杂、多元,城市被赋予的功能也更加综合。

  自古至今,城市空间更多时候都有一套自上而下的规划,集中体现了权力阶层的意志。不同于村寨等自然形成的聚落,城市空间和建筑的变化更加迅速,除了例如地震、战争等不可抗拒的破环因素之外,城市空间的变化多数跟经济、政治有关。

  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后,天安门周围建起的代表国家形象的系列厚重、宏伟的建筑,即使在今天看来,这种城市空间和建筑类型依旧保持着很浓重的威严感,也是凸显北京城市形象的标志。

  同时,北京是一座多元的城市,作为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有许多处艺术文化气息浓厚的空间和建筑集群。北京也是国家对外交流的中心,所以在三里屯使馆区能够体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和人文特色。此外,还有堪比美国硅谷的中关村、又如纽约华尔街的金融街。

  一座城市丰富的空间形式有时是复杂的城市功能的集中体现。

  多元有时候意味着各类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多元也等同于混乱和资源浪费。在这种时候,城市就更加像一种生物,有生命,甚至会有思考。

  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来讲,繁重的城市功能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城市人口流动,带动经济活跃和文化繁荣的另一面是表现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等症状的大城市病。

  不光北京,在世界上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类似的城市,他们曾处于这样的境遇,或者正在面临这种状况。

  当然,在人们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为此挣扎的时候是认识城市本质的有利时机。在探索本质的这一过程也有助于理清各种纠结、处理各类矛盾。所以,与其将标签、特色等等内容强加于城市,不如安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这群人想要什么样的城市。而且,我们也要为后人创造美好的生存空间,所以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眼光要放的更长远一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