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江西筹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6  

  近日,江西省住建厅表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现已完成规划成果编制,进入公示阶段。

  规划范围:

  区域面积9.23万平方公里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是国务院新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江西省实施规划,是江西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昌九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施《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的重要区域性规划。

  本规划范围与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的江西省相应辖区范围一致,涉及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宜春、新余、萍乡等地全部行政辖区和抚州市辖区、东乡县、金溪县、崇仁县,吉安的新干县、峡江县,区域面积9.23万平方公里。规划的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发展定位:

  联动“一带一路”的内陆开放高地

  根据规划,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将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联动长珠闽和中西部地区的传导作用,建成通江达海、联动陆桥的开放发展区域。进一步提升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等中心城市在国际、区域方面的门户与枢纽节点作用,发挥抚州、宜春、萍乡、鹰潭、新余的外联内引作用,构建多种形式的对外开放平台。同时,立足区域的生态资源与宜居环境优势,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据悉,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将定位为国家绿色城镇化先行示范区,将山水文化融入到城乡发展建设,在国内率先建成生态环境品质一流的城市群。围绕鄱阳湖周边的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绿色产业与生态城市联动发展,构建起生态田园城镇带。建立起“通风、清水、绿林”的生态服务空间体系,100万人口规模以上城市建成城市绿环。

  规划布局:

  形成“一核、一脊、两翼、两区”格局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将规划形成“一核、一脊、两翼、两区”的城镇空间格局。“一核”为南昌大都市区,是全省人口与区域性服务功能的核心聚集区。

  “一脊”为南昌大都市区、九江都市区组成的昌九一体化发展区,是引导环鄱阳湖城市群绿色崛起的核心地区。以赣江新区作为联动两大都市区的纽带,加快推进绿色城镇化、绿色产业集群发展。

  “两翼”分别为东部的信江河谷城镇群、西部的新宜萍城镇群,是城镇化、产业化的重点承载地区,也是推进跨区域合作的门户地区。

  “两区”分别为赣东北以景德镇为核心的景婺鄱城镇协调发展地区,发挥区域的文化、旅游与生态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与生态景观游憩地;赣西北的幕阜山-九岭山风景游憩地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肺”和休闲后花园。

  南昌大都市区、九江都市区、信江河谷城镇群、新宜萍城镇群、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与生态景观游憩地、幕阜山-九岭山风景游憩地要加强内部的区域分工与统筹,加强负面清单管理,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生态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京九、沪昆、向莆、沿江等国家级交通通道的互联互通作用,加快建设昌景黄、京福(婺源-上饶)、九景衢、景鹰、西部山区等交通通道,建设多级区域性旅游廊道,促进六大发展片区紧密联合为城市群。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