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鼓浪屿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昔日风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2  

  古建筑是鼓浪屿的魂。走进这些古建筑,犹如坐上时光机,回到它们初现时的故事中。而这些古建筑本身,也演绎着几经沉浮的故事。

  黄氏小宗,被层层搭建覆盖,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朴质样子;种德宫,周遭无序搭盖破损严重,信仰之地蒙尘;三和宫摩崖石刻,民居占道垃圾缠身,石刻内容无法全现……在历史洪流中,这些曾经别具特色的古建筑,或被掩藏、或被占用、或遭严重破损,早已失去了原来的风貌。可喜的是,借由鼓浪屿申遗的契机,通过整治提升,许多历史建筑“修旧如故”再现了当年的风采。

  鼓浪听涛,诉说古今。记者近日探访其中两处建筑,带您倾听它们的声音。

  一条小路

  见证百年祠堂重现

  鼓浪屿市场路66号的门前小路不知道,它自己还可以变得这么美。干净的石板铺地,两头通透的路口连接起市场路和海坛路,中间一道极具古典气质的石头拱门,仿佛把人带回百年前拱门刚建起的那个时代。小路旁边摆放着绿色盆栽,生意盎然。

  最让它惊喜的是,它背后恢复原貌的百年祠堂!几个月前,恐怕任谁也看不出这里是个祠堂。

  那时,祠堂还只是一幢普通的居民住宅。不大的正房被改成了三室一厅,廊亭的两端被水泥封得严严实实。不大的庭院里搭盖着两栋二层小楼。空中,管线凌乱;地上,各种垃圾杂物堆放着。跨过大门,紧靠着围墙的路的两侧也搭建起几间小房,路的一头也被彻底封死。这里就犹如一个个方格迷宫,走过一格还有一格。

  或许惟一能窥见祠堂历史痕迹的,便是大门口那斑驳暗淡的“黄氏小宗”四个字吧。

  所以,当古建筑公司的专业工人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无序的搭盖剥离,修复着每一处损伤,露出宗祠原来的面貌时,所有人都觉得惊喜甚至是惊叹。

  这原来是多古朴和具有历史感的一座祠堂!一进院落,是闽南传统的木构院落,正厅为三间开,采用闽南传统的红砖厝式样,屋顶上做舒展高翅的燕尾脊,铺红色板瓦。一块鎏金大字的木匾悬挂于祠堂正厅之上,书写着“松筠励节”四个大字。

  “住了这么久,从不知道它原来是这样子的。”一位住在附近的鼓浪屿人如此感叹。

  记者了解到,恢复“真身”的黄氏小宗近日将正式对外开放。此外,厦门市的南乐团也将不定时来此演出。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