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多地实行生态修复工程见成效(组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15  

  2007年10月19日,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扎草方格固沙。为了阻挡沙漠前进的脚步,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成立了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经过三代治沙人不懈地努力,植被覆盖率已由最初的20%提高到如今的逾40%。

  2014年7月14日,宁夏彭阳县生态恢复效果良好。据了解,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开展生态移民工程,移民迁出区退出土地达到1200多万亩。

  2016年8月21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玉珠峰一角。2016年,青海省肩负起国家生态文明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在三江源地区大胆尝试、扎实前行,探路国家公园体制,打造美丽中国“生态之窗”。

  2016年10月13日,陕西吴起县合沟流域实施的生态扶贫造林工程让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衣。吴起县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近20年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治理,林草覆盖率由退耕前的19.2%提高到72.9%,山川大地基色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转变。

  2017年7月20日,在新疆库鲁斯台草原南湖引洪渠首工程附近拍摄的草原。经生态补水后,该区域草的长势明显好于其他区域草的长势。

  2017年8月17日,生态改造后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被废弃的油页岩大矿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如今树木葱茏、绿草茵茵。

  2017年9月2日,内蒙古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的生态林区。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扩展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理率已达到25%,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17年9月7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毛乌素沙地绿意盎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沙漫卷,沙海肆虐,植被稀少。经过长期治理,如今,这片沙地变成了绿色的庄园。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