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型城镇化成新一轮扩张周期动能 投资机遇遍地开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3  
新经济新产业新机会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

      新经济新产业新机会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市场人士认为,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中国智造、国企改革成为中国步入新一轮扩张周期的动能。围绕这四大动能,既能够形成新的增长点,又能够提升传统制造的竞争力,将是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从而衍生出包括5G、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在内的一系列投资机会。

  更高质量的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以总量为主的高增长时代基本结束,已显现出结构升级的中速增长特征,但增速大幅下跌可能性不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越发明显。

  具体表现在:一是投资主导的第二产业贡献度下降,消费主导的第三产业贡献度上升;二是新技术、新产业崭露头角,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崛起,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速较快,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超过100%。

  2017年,十九大的召开是决定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事件。新的发展思路下,我国经济走势、经济结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房地产、基建、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均将面临新变化。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次贷危机后全球面临两大任务,一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增长,避免经济硬着陆;二是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以全球同步复苏为标志,次贷危机十周年之际基本完成了第一大任务,但第二大任务的实现充满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政策的重点一是尽快实现政策正常化,避免长期过于宽松的政策导致新的风险,二是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进入更高水平的扩张。

  该机构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继续呈“L”型,向下的力量主要是地产调控的滞后影响、资金成本上升的滞后影响,向上的力量主要来自企业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改善带来的扩张,居民收入增加带来的消费提升,总体上看2018年经济走势总体平稳。

  从“三驾马车”看,固定资产投资承压,消费和外需是支撑。宏观政策继续保持稳定,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更偏向中性。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作为实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科技发展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平安证券认为,中国已经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边缘。从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来看,新兴产业成为主流的速度可能快于投资者预期,大部分的新兴技术在未来10年之内成为主流。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和3D打印等七大产业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柱的新兴产业。

  从2016年以来的新兴产业政策看,基本上都延续了“S型曲线”的发展思路,即推动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快速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利用新兴产业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最终使得新兴产业可以大幅提高现有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支柱。具体来看,主要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

  突破新兴产业的技术瓶颈。部署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项目,研发突破新兴产业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中可能引起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

  为新兴产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组建新兴产业创业和产业投资基金,加大资本市场对新兴产业融资支持力度,以及放宽新兴产业领域的政策限制。

  加快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利用新兴产业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级,从而大幅提升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

  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别的新支柱。

  高科技行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国家对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也将持续提升。当前经济正处于寻找新的增长点、调整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在资金投入上,R&D支出过去5年在高基数下仍然保持年化复合增长率10.02%的高速增长,R&D支出占GDP比重稳步上升。未来为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以及赶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创新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投资机遇遍地开花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八项工作内容之一,2018年无疑将持续深化,同时2018年供给侧改革亦存在新的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即2018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注重新动能的形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市场人士认为,新动能包括但不限于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动能的根本源泉,在于整个国家创新力的塑造和提升,要素数量投入将让位于科技创新。

  各类战略推进也将换挡提速,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另外,防止污染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

  具体而言,到2020年之前可以初见成效的新兴产业包括以下领域:对于人工智能,初步研发出人工智能的软件技术,使得人工智能可以实现知识获取和运用、情感感知、模式识别等一系列功能;对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研发出具有储存和处理功能的云端工业数据处理软件:对于物联网,实现RFID芯片和读写设备的大规模运用;对于新能源汽车,则实现私人领域的小批量运用,而在公共服务领域则实现大批量运用。

  对于生物医药,则是在2025年之前,实现对于重大疾病治疗药品和技术研发的关键突破;对于机器人,可以实现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大规模运用,实现服务机器人与智能家电的融合;对于增材制造,则实现一般装备的3D打印,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在3倍以上。

“大消费和先进制造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是核心主题。”中信建投证券认为,随着中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消费的比重将持续扩大,消费升级将成为2018年乃至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主线。在传统投资和传统制造业转型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芯片、高铁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将率先成为资本市场的新焦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