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大讲堂 » 正文

探讨:特色小镇建设如何不走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8  

  日前,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小镇,前期积累有限,造血功能不足;农业产业低收益高风险,对民间资本吸引力有限;小镇休闲、旅游、宜居等功能的开发,需要建设配套用房和设施,而乡镇非农用地指标非常稀缺;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多部门,一个项目要经历多个部门审批,审批周期长;一些地方认识模糊,或观望,或依照“一村一品”“文明乡村”的标准建设,大都没有将小镇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绝大部分小镇存在着产业缺特色、行业缺龙头、资源缺整合、项目缺主体、发展缺融合的问题;特色小镇建设人才缺乏,尤其急需电商交易平台综合服务、支撑服务等人才。

  就这些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呢?笔者认为:

  一是把特色产业的影响效应作为特色小镇遴选的最重要标准。建议以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市场的现实需求巨大、未来需求潜力可观、特色明显和优势突出作为标准,每个小镇选择一个具有特色和较高聚集度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使之成为支撑其未来发展的大产业。

  二是建议参照浙江的做法,强调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上的镇,而是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和创新创业多功能有机叠加的发展空间平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求“大而全”,只求“特且强”。

  三是特色小镇创建应坚持企业主导和政府有效作为的统一。特色小镇生命力的关键在于遵循市场规律,小镇投资建设应由企业来主导,应注重引入符合小镇发展定位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市场网络强大、布局产业能力强大的优势,借其推动小镇产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应积极有为,扮演好“引导员”和“服务员”的角色,以配套化服务推进小镇建设。

  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应加强与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战略性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镇的信贷支持力度。

  五是创新财政、土地和商务支持政策。除了对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的财政支持外,可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按其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资助,并对小镇内的众创空间给予一定的补贴。

  特色小镇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只有对其在新经济形态下的作用认识到位,才能在实践中不走样。所以还应在诸多方面努力,比如加强有关特色小镇内容的教育培训,建构综合性规划体系,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大对小镇紧缺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开展全方位宣传推广等。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习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