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大讲堂 » 正文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应“蹄疾而步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9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11日在上海称,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由于经济波动会影响到城市建设,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智慧城市建设不宜过于“激进”和“急切”,应将“蹄疾而步稳”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战略原则。

  刘士林是在2015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暨交大文科创新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近来,在经济“中高速增长”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受到“下行”和“降温”的压力和考验。刘士林认为,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正加速融合,降温、减速和动荡是相对的,而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基本态势是绝对的。首先是来自市场的巨大需求,其次是出自政府城市治理服务的需要。

  “在大数据时代,要想管理和调控人口、经济、社交活动越来越密集频繁的城市,必须借助信息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业,但由于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不排除出现‘暴涨暴跌’情况”,刘士林说。

  同样,在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梅宏看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可以简要归纳为两方面,仪式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二是信息化预城市化的融合问题。

  梅宏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快,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行业“倍增器”和“催化器”,甚至会成为行业的颠覆者。

  “要应对目前的复杂局面和多重挑战,无疑要推进信息技术和城市规划的深度融合”,梅宏解释道,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晚,需要更快更好地发展。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仅居于中位,目前处于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他预计这种态势至少要延续到2050年左右,在中国环境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病”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应以智慧城市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战略目标”。

  刘士林则提出人文智慧型城市发展目标,将智慧城市从“经济问题”转化为“文化问题”,因为不同城市和区域由于信息化家底、条件、需求不尽相同,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局面和矛盾关系远非西方经济学“不是政府有问题,就是市场有问题”这种简单二元对立思维所能吃透和指点的。

  “蹄疾”是步子一定要快,慢了会脱离第一方阵,以后追赶起来会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步稳”是稳扎稳打,不断建立根据地,“将这两方面统筹协调好,就有可能开拓出一条具有战略性意义、变被动为主动的自主发展道路”。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习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