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大讲堂 » 正文

纪念郑孝燮先生|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个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2  

  摘要

  论述自然文化遗产的个性保护应包括性格、品格、风格的保护并指出生态环境与文态环境是一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支撑或轮子,不能顾此失彼,而文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则应是保护、保留、整治、恢复以建筑为主导的环境美的秩序。、

        正文

  回顾过去的历史,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不依靠自然与文化这一对轮子支撑并向前转动。展望未来,这对轮子的支撑负担更重,转动速度更快。从20世纪末到现在,全世界已经公认: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巨大问题之一。这个问题首先是指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生存环境全面保护与恢复。

  风景园林、文物古迹必须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健康存在。同时它们本身又应当是有个性特色、有价值、以自然景物怡人的环境或以历史文化遗存展示的环境。自然和文化从来是分不开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联合国鉴于人类文明破坏造成的巨大灾难,专门成立了机构,促进人类把有重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纳入保护与恢复的《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保护与它们相连接的环境范围,而不是孤立的“独善其身”的去保护。20世纪末,中国已有27项自然文化遗产戴上了联合国世界遗产的桂冠,居全世界各国第四位,这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国际社会中放出的巨大光辉。此中启示我们的一条道理在于“对立统一”。就是说,加强保护好我国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同当前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完全是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永无止境。任何高度的现代化也都是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的必然。那种割断历史的奇谈岂不荒诞?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物学会的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在丽江成立了。这对于中国世界遗产的加深研究和事业的推动,包括已被联合国公布的和准备申报的项目,都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在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并达标合格的基础上,风景园林、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名城必定还存在着文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其中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它们的“个性”保护的探索。我以为这个“个性”保护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性格、二是品格、三是风格的研究。当前许多地方出现的“破坏性建设”或叫“建设性破坏”的事例,其实均与这些方面的失去保护或保护不善直接有关。

  1  关于性格

  这主要是指自然条件赐予的某种天生的性质。例如由于地理环境的自然差别,东西南北地区或平原、山区、沿海、沿江、沙漠等地区的地理环境的自然影响不同,必定先天的赋予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某种特色的自然性格。世界遗产地丽江和平遥一南一北,自然条件迥异,所以,它们的性格特色非常不同。以传统建筑为例,看上去前者轻稳,后者厚重。梁启超先生著的《饮冰室文集》说:“天然力之影响于人事者,不亦伟耶!不亦伟耶!”

  2  关于品格

  除自然条件影响赋予的性格外,同时还要取决于社会、政治及文化等的影响,形成某种品格。特别是我国历史悠久,在传统的完整的“礼制”与“民俗”长期支配影响下一一实质上为政治服务一一所形成的反映中国封建文化特色的品格。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在各自的性格基础上,无时不打上这方面的品格烙印。如果说性格是先天自然条件决定的,那么品格则是后天社会因素形成的。例如,我国历史上城市制度等级严明,京师、州府治、县治等各有规格,不可逾越。建筑则有皇家、王侯、官府、衙署、园林、民居、寺庙、店铺等的等级地位之差。这种纳之于礼制的不同规格的等级所反映的就是所说的品格差别。又如封建都城的天、地、日、月、山川五坛及帝王陵墓等也都是依照“礼制”的定性、定位、定制形成,它们是属于皇家建筑等级的品格。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畸形的租界地城市的建筑与环境。它们的品格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种特殊的品格,托物寄史,深刻地记录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灾难和耻辱。特别不要忘记,保护、保留、整治北京的东交民巷,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青岛、汉口等都市的那些租界地的历史建筑与环境。绝不可以在房地产开发中把它们一笔抹掉。因为抹掉的正是旧中国被侵略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传给子孙后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居安思危的历史的教科书。

  此外,我们还有革命历史城市与建筑。它们特有的品格主要在于反映革命历史。包括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区的革命城市、农村和有关的文物建筑。也包括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或秘密的革命建筑。如革命初期上海法租界的兴业里,老苏区的瑞金、龙岩、上杭,长征时期的遵义,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重庆红岩村、中美合作所,南京的梅园新村,上海的周公馆等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

  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品格,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同时也离不开基于社会的人文价值的决定。封建王朝封禅泰山、祭祀五岳,使得这些名山的政治地位极高。佛教圣地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融和宗教文化的神秘与自然山水的性灵,铸成了全国四大佛教名山胜地的品格。还有许多风景名胜或由于民间传说,或由于一代文化文人名家的因缘,使之更加闪烁着某种品格的光环。如此的“景以文显”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登泰山而小天下”、“黄山归来不看岳”、“不识庐山真面目”、“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皆是。触景生情,使人陶醉,诗情画意来自自然风景,而又返回自然风景,融入名山大川的品格之中。

  3  关于风格

  这是建立在性格、品格基础上,着重从审美角度集中表现的某种艺术形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总会表现出各自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形态。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都是形成风格各具特色的根本原因。首先,风景名胜的风格,源于大自然。所以北方山水以刚劲雄厚的自然风格居多,南方风景则以青山绿水、秀美柔和的自然风格为主。其次关于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以列人世界遗产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古城及皖南的西递、宏村的传统民居为例,它们的多姿多彩与“和而不同”的风格是在自然基础上的文态环境创造,是后天人为的,离不开自然给的生态环境的。

  (1)平遥的高墙深宅古民居,多为狭长的四合院、窑洞式砖瓦房屋,以火坑为床并取暖。还有几乎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风水墙”、“风水楼”一一沿界墙墙顶或屋顶加高筑成的砖格墙或小阁楼,是一种封建迷信的风水建筑附加物。

  (2)丽江纳西族的古民居多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式院落。砖墙或土墙、瓦顶的房屋。建筑体形不如北方民居那样厚重,也不像江南民居那样轻淡,外檐装修更具有滇西地方特色。丽江是我国西南部河网遍布的水乡古城,也具有“家家流水”、“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情趣。丽江城区的水网多且分布自由,所以文态环境又不同于水乡苏州那种严整的格局。

  (3)西递与宏村是黄山脚下的山村,自古这一带就处在著名的“新安山水”怀抱之中。两座古村得天独厚,民居也呈四合天井式院落的布局,显示粉墙黛瓦、马头山墙的建筑外形,而且用砖雕、石雕、木雕等穿插室内外且不多不滥,少而精。两座古村落的建筑人巧与山水自然结合,融为一体,犹如一幅格调清新高雅的山水画佳作,其深厚的艺术感染力非常令人流连。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百花园中,我的感受,大概只有皖南民居能够体现出宛如兰花那样幽雅清新的品格、风格。

  当前对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注相当不够。可想而知,即使其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很好,蓝天、白云、空气、水体、土地没有污染,但是文态环境失去美的秩序,环境布局与建筑风格杂乱无章,说到底也只能算达到现代文明的一半。那么保护文态环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是保护、保留、整治、恢复以建筑为主导的环境美的秩序。构成文态环境的物质要素很多,但是只有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才最能标志地方、民族及历史时代等不同特色的风格。因此,能否搞好环境的美的秩序,极大程度上在于依靠建筑承担“主演”角色的效果。总之,生态环境与文态环境又是一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支撑或轮子,当然不能顾此失彼。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蒸蒸日上,在新世纪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中,在全世界经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愈来愈全球化的同时,中华民族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各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必将永葆它们的“个性”价值。世界文化的发展将是“和而不同”的多元化。而不是一花独放。

  全文刊登于《中国园林》2001年第3期P3-4

  作者 郑孝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本刊顾问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