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大讲堂 » 正文

评论:莫把城镇规划当成“政绩蓝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5  

  奇怪建筑与“千城一面”共生,房地产过热与土地大量出让并存,土地浪费惊人、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进城农民工生存困难,有些地区出现逆城市化趋势……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演进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正式推进,城镇化进入新的阶段,城镇规划迫切需要转型。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演进,如果用“战略”和“战术”来拆解的话,城镇总体规划是属于战略层面的。所谓规划,就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而现实状况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既有规划也有“计划”,这个“计划”,更确切地说就是地方政府的“小算盘”。这就使得城镇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长期得不到保证,城市建设用地失控成为普遍现象。

  对于规划而言,由于部门利益化加剧,规划编制审批时间长,明显跟不上宏观背景的变迁与城市快速的变革,结果是待到规划审批之日,已经是修编启动之时。于是,一直“在路上”的规划,成了急于“落地为安”的城市政府桌面上的华丽摆设。那么,为何城镇规划编制审批一直“在路上”?根本原因在于规划编制审批所涉及的部门维护各自利益,又都有不同的部门法规支撑,规划打架,扯皮很多,协调时间长。在这种“慢条斯理”的背后,其实都是因为利益在作怪。

  城镇总体规划姗姗来迟,城市政府的“小算盘”却已经打得飞快。而脱离了规划的“计划”,由于强烈的发展冲动,被异化为地方获取土地财政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工具,非法定“规划”大行其道。这种由城市政府脱离法定规划制定的“规划”,严格按照法律来说是无效的。但是,总体规划的缓慢和滞后,也是因为相关利益的牵制,所以“先行一步”的地方政府“规划”,就把对相关利益的追求变得更加深化和具体。

  按理来说,脱离了“战略”的“战术”,即使产生了失利的结果,其目的也还是应该符合总体目标的。然而,无论总体规划还是地方政府的“计划”,涉及到的相关利益都已经背离了规划必须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都想借着规划搭顺风车,把自家需求加进去。如果说对于铁路建设之类的国家建设项目,相关地方政府都要全力相争的话,那么,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计划”就更可想而知了。当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逐利是竞争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但是,其中涉及到的相关利益,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利益?是不是能给社会带来福祉的长期发展规划?

  人们把某些政府行为的目的,归纳为追求政绩观,而对应于相关的政府行为,已经带有明显的贬义。人们不难发现,地方政府吃饭靠产业,建设靠土地。土地财政的模式下,一些地方政府越来越呈现公司化的倾向,市长成了总经理,为了招商什么都干。这就必然会带来畸形的政绩观。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建筑是最为显像的政绩体现,而建筑工程也是最来钱的资本博弈。二者既可显现地方政府的政绩,也能满足土地财政的来源。在这种畸形政绩观下,城镇规划必然会为了突出感观效应而忽略城市内涵。

  很明显,在城镇化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是把城镇规划当成了“政绩蓝图”。无论新城成为“鬼城”“睡城”的离奇景象,还是被舆论诟病的“奇葩建筑”,都是畸形政绩观下的急功近利,也是地方政府在为自己“树碑立传”,尽管它们常常会被后来者为了另起炉灶而铲平重来。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习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