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大讲堂 » 正文

方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不能急功近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5  

  方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县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资深的小城镇建设专家,专注于村镇建设已有20余年。自2012年起,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上升为国家行动,方明开始兼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组组长,见证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每一步进展,对整个工作的性质、目标、方法、途径等有着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2012年春,根据国务院的批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共同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传统村落调查与认定工作,至2014年冬,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又增加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学术界、设计界等各个领域,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热忱空前高涨,研究和实践成果也日趋丰富,过去被忽视已久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近年来已有越来越“火”的势头。

  “如你观察,传统村落现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抢救中华农耕文明遗产的确迫在眉睫。但是,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工作绝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科学的‘保护发展’,给传统村落带来的破坏往往比自然损坏、建设性破坏更大。”4月9日,方明接受记者专访时一再强调。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源泉”

  记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已开展3年多,且已经认定并公布了25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村落之于当下及未来中国的价值?

  方明:正确认知传统村落价值,在目前的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必须把传统村落放在两个大背景下来看待:首先是中华文明。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农耕文明,而真正承载、体现和反映中华农耕文明精髓和内涵的,就是现在还依然幸存的那些传统村落。其次是城镇化。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历程来看,城镇化过程中崛起的城市文明,不可避免地会不停地与原有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中国区别于世界发达国家的特点在于,我们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在文明的传承上出现了巨大的断层,眼下大家都在谈论的“奇奇怪怪的建筑”的出现正是表象之一,原因在于我们已经失去了自己固有的东西,却还没有找到新的方向。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文化该何去何从,就成为事关民族文化存亡的大事,迫切需要我们向蕴藏着民族文化基因的传统村落寻根,站在之前的起点上重新审视城镇化发展路径。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很多人认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重要性和保护级别都应高于传统村落,对此我并不赞同。就风貌特征而言,传统村落最为原真、完整,最能集中反映我国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从全世界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村落的内涵和种类最为丰富多彩;从全国角度来看,相比数量有限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是规模最大且属于活态传承着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如果说欧洲的文艺复兴当年是取经于希腊雅典卫城、奥林匹亚、古罗马的话,那么未来中华文明及建筑文化的复兴应该去传统村落里取经,因为那里有中华文明及文化的DNA。所以,传统村落将会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源泉,应该把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作为解决“千城一面”等常见城镇化弊病的突破口。非但如此,从更宏观和长远的角度来看,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还将是我们保存民族优秀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决定性途径。只有能理解这一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才能获得深层次的进展。

 
 
[ 学习培训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学习培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