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资材 » 正文

浙江嘉兴桐乡标志性城雕何日才能再现(组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6  浏览次数:6479
 “菊花仙子”城雕作为杭白菊之乡桐乡的象征,取材于那美丽的民间传说,此雕塑更是受到市民的喜爱。

“菊花仙子”城雕作为杭白菊之乡桐乡的象征,取材于那美丽的民间传说,此雕塑更是受到市民的喜爱。

“丰字碑”雕塑落成以后的10多年中,人们习惯将庆丰路与茅盾路交叉口一带俗称为“丰字碑”,可见市民对此城雕的认可度。

“丰字碑”雕塑落成以后的10多年中,人们习惯将庆丰路与茅盾路交叉口一带俗称为“丰字碑”,可见市民对此城雕的认可度。

位于市区西南角凤鸣商城外的“凤栖梧桐”,成了唯一一座未拆除的城雕。

位于市区西南角凤鸣商城外的“凤栖梧桐”,成了唯一一座未拆除的城雕。

中国园林资材网8月12日消息:城市雕塑,简称“城雕”。一尊优秀的城雕,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呐喊。优秀的城雕作品更可以让每个看见它的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和人文脉搏。桐乡需要有一座代表桐乡文化和桐乡人精神风貌的城雕—— 2012年9月,“丰字碑”交通环岛被拆除;2013年7月,“菊花仙子”交通环岛又被拆除。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桐乡最具标志性的两座城市雕塑先后被移除。市民们在深感惋惜的同时,也将记忆拉回了这些城雕初建的年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末期,根据当时桐乡的城市规模和交通流量,“丰字碑”和“菊花仙子”两个环岛式城雕先后落成。环岛的设立不仅形成了道路的自然调节疏导系统,同时,依附环岛而生的城雕也体现着桐乡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和人文象征。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大量机动车集聚在环岛四周无序行驶,环岛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绊脚石”,被拆除的命运在所难免。

随着环岛的拆除,岛中的城雕塑也“厄运难逃”。“菊花仙子”被移至植物园东南角重新安家,而另一座城雕“丰字碑”截至目前仍被存放于新世纪公园某处,未能重新展示在市民面前,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菊花仙子”和“丰字碑”两座城雕,当初是如何建成的?它们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带你探寻这些城雕的前世今生。

“丰字碑”: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

1996年,“丰字碑”在桐乡庆丰北路建造而成,造型由3个高大的“丰”字组成,呈三角形矗立。

“当时正逢庆丰北路、庆丰中路拆迁,当时的梧桐镇成立了总体规划实施机构。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在庆丰路上建造一个雕塑,作为桐乡这座迅速崛起的城市的标志。”原建设局副局长戴飞舟回忆道,就雕塑造型,当时请专业人士设计了10多个方案,最后,大家决定在“凤凰”和“丰”这两个方案中选择其一。最后因为雕塑的建造地点是在庆丰路,故而定下了“丰”这一方案。

其实,关于“丰”字造型,还有另一段小插曲。戴飞舟告诉记者,当年,他们在安徽铜陵市考察时看到,在铜陵市区的大转盘上,“丰”字造型的铜制雕塑, “丰”字柱上三横采形于古刀币,三横笔划呈上斜动态,尤如大鹏展翅,非常壮观。桐乡在之后“丰字碑”的设计中,对其作了借鉴。

“丰字碑”的落成,让桐乡有了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近20年来,“丰字碑”历经风风雨雨,见证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

2012年,庆丰路改造方案出台,“丰字碑”不得不拆除”。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陈骏告诉记者,在公布“丰字碑”即将拆除的消息后,很多市民都表示不解,希望予以保留。

在庆丰北路开土特产店的华云凤告诉记者,“丰字碑”被拆除,她很不舍。她说:“从前每天上班时,从店里就能看到‘丰字碑’,现在雕塑没了,从窗口望出去会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落落的。”

尽管“丰字碑”已经被拆除,但是关于它的话题却没有间断过,很多市民赋予了它很多民间寓意。一些市民觉得,这第一“丰”是指地沃野丰,因为桐乡是“百花地面”;第二“丰”是丰富多彩,水乡文化在这里汇集;第三“丰”是五谷丰登、丰衣足食,这是老百姓最真切的渴望。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丰字碑”有“庆丰、盼丰、喜丰”之意。

对于“丰字碑”的拆除,很多市民也表示了理解。在庆丰北路开花店的沈复婷对记者说,没拆之前,“丰字碑”环岛总是很拥堵,在高峰期时,汽车、电动车、三轮车、行人在这里汇聚,交通事故经常发生,拆掉“丰字碑”、改换信号灯后,不仅道路宽敞了,车子行驶也有序多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改善交通而言,大多数市民认为拆除“丰字碑”利大于弊。如今,重约9吨的“丰字碑”被暂时安放在新世纪公园内,对于它今后的去向,目前尚未明确。对此,28岁的市民张丹丹觉得“太可惜”,她说:“‘丰字碑’离开了庆丰路就已经很遗憾了,现在‘丰字碑’还未找到‘新家’,我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尽快给它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安置下来,让它还能与市民见面。”

“菊花仙子” :传说成为城雕的题材

当标志性建筑成为城市交通的“堵点”,“菊花仙子”和“丰字碑”一样,在今年6月被拆除了,但和“丰字碑”的遭遇不同,“菊花仙子”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植物园东南角。

对于“菊花仙子”的建造过程,我市民俗专家徐春雷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1999年5月,桐乡市委、市政府决定要在振兴东路的“大转盘”处设置一座能代表桐乡形象的城雕。时任市文化局领导的叶瑜荪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帮忙找找有没有适合城雕的题材。经过一番思考后,徐春雷记起了自己曾经在濮院农村听过的一个民间故事。

“我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采风中,听濮院镇的一位农村老人讲起过‘菊花仙子’的故事,当时老人把情节讲得不完整,我并没有把这个故事整理出来。”徐春雷说,“当时我就觉得这个题材很适合,于是便找到了时年已80多岁的那位老人,经过他仔细回忆,我终于将这个故事整理完整,其中还包括《菊花谣》。”

在经过商量后,这个题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当时桐乡刚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中国杭白菊之乡”,以“菊花仙子”的美丽传说为依据,“菊花仙子”雕塑不仅能代表桐乡,更是将古老传说和现代城雕相结合,以体现桐乡深厚的菊文化。

据徐春雷回忆,“菊花仙子”形象设计方案在中国美术学院城市雕塑创作室完成了初稿,并由市政府牵头,先后3次对“菊花仙子”形象设计进行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于1999年8月确定了“菊花仙子”设计方案。为配合“菊花仙子”传说发生在9月9日的时间点,“菊花仙子”雕像也设计为9.9米的高度。

据当时振兴东路开发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菊花仙子”雕像的主体建造在杭州完成,费时3个多月,最后才运到桐乡进行安装、打磨,该年10月30日,“菊花仙子”雕像的整体雕塑与安装工程全面完成,并于11月6日举行了揭幕仪式。

建成后的“菊花仙子”雕像面向东南,主体的一男一女均采用山东雪花白大理石,基座用玫瑰红色花岗岩镶成,上面分别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刻了《菊花仙子》的传说缩写稿。当年为了整体效果更好,振兴东路开发指挥部还对直径60米的大转盘进行了设计,精心浇筑了六条伸向转盘中心的鹅卵石小道,并调运了16000多盆菊花簇拥在“菊花仙子”周围。

自此,这位美丽、善良、朴实、热情的“菊花仙子”伫立在市区主要入口处,成了桐乡的标志性城雕。

“菊花仙子”初建之时,振兴东路还不像现在这般热闹,随着桐乡市区的快速发展,“菊花仙子”大转盘附近现在已是高楼林立,聚集了大型写字楼、银行、学校、休闲娱乐场所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里成了交通堵点,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车辆拥堵严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得知“菊花仙子”要搬家,不少市民都十分不舍,觉得这座城雕不仅见证了桐乡的快速发展,也物化了桐乡人的美好记忆。今年7月7日,“菊花仙子”雕像正式开始搬迁,很多市民纷纷赶去和“菊花仙子”合影,以记录这一时刻。

市民陈达家住市区江南春城小区,上班在振兴西路,在“菊花仙子”搬迁过程中,他每每经过这里,都会留意搬迁进程,看着大转盘的绿化渐渐被移植、雕塑各个部分被拆解,他感慨万千。

“我结婚时,为了录像能拍到‘菊花仙子’雕塑,特意让婚车在这里绕行了一圈。”市民李晓红对于“菊花仙子”的搬迁很不舍,但她希望这座承载市民回忆的雕塑可以有一个合适的“新家”。如今,“菊花仙子”的命运远比“丰字碑”要好得多,雕塑已经搬迁至植物园的东南角,和从前一样,面朝东南,花开桐乡。

“凤栖梧桐”:桐乡本是凤凰家

据传,很久以前,一马平川的桐乡土地上多植梧桐,凤凰常集其上,故乡以桐名。《桐乡地名故事》开篇就有讲述:“县市在梧桐乡,古称凤鸣市,昔多梧桐,相传五代时,曾有凤凰来集。”凤凰成了桐乡的象征。“凤栖梧桐”成为了桐乡的美称。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体现“桐乡本是凤凰家”的含义,在市区西南角入城口设立了一座凤凰造型的不锈钢城雕,在雕塑旁建立起的建材商城也取名为“凤鸣商城”。

如今,随着“丰字碑”和“菊花仙子”相继被移除,不少市民开始为“凤栖梧桐”雕塑的将来担忧。“不知道‘凤栖梧桐’这个雕塑会不会也被拆掉。”在凤鸣商城开店的陈先生有些担心,“我在这儿工作已经有6年了,对‘凤栖梧桐’这个雕塑也有了感情,要是有一天它被拆掉了,还真有些不舍得。”记者在“凤栖梧桐”雕塑附近采访时,遇到了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那儿的赵女士,她对记者说:“我每天都会见到‘凤栖梧桐’这个雕塑,这已经成为习惯了。如果哪天见不到了,还真会觉得不习惯。”

桐乡标志性城雕:何日能再现

但凡每一个热爱家乡的人,都对家乡城市有无标志性城雕心怀情结。在桐乡,“丰字碑”和“菊花仙子”这两座城雕相继被移除后,属于桐乡的标志性城雕何时能够出现?或许,国内国外的一些城市可以为我们带来启发。青岛五四广场上的“五月的风”、广州的“五羊雕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铜像、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撒尿小孩铜像等,这些具有标志性色彩的城雕都给世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城市雕塑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一座城市最好的精神映照,也是因为它处在公共区域,市民和游客可以在不经意间看到它。对城市文化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很快会领悟这个城雕的内在含义;即便不了解,也可以通过城雕迅速捕捉到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

桐乡作为文化之邦,不能没有自己的标志性城市雕塑,但愿在不远的将来能有一座既能体现桐乡文化,又承载着桐乡精神、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城雕呈现在人们面前。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