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
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望。

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五千年前,黄帝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亲手种下一颗柏树,也就是今天黄帝陵里的“世界第一柏”。
至今,黄帝当时的手植柏依然挺立在陕西轩辕庙中,这棵柏树高20米以上,胸围7.8米,虽经历了5000余年的风霜,至今干壮体美、枝叶繁茂,树冠覆盖面积达178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人称世界柏树之父。

夏禹时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

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作出“不种者,无椁”(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