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植树 — 历史传承(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30  来源:扬州市全民义务植树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镇街巷和大道两旁种绿化树,这是中国古代城市绿化的先声,贾山《至言》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便是证明。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泽之禁,给百姓分田植树,而且对种树作了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时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可见当时已经给农民规定植树指标。

 

      据《开河记》载,隋炀帝虽然是个穷奢极欲的皇帝,但他亲自种柳,赐柳为杨,下令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要在河旁植柳,并给予奖励:“柳一株,赏一缣”,后来出现了千里运河岸绿柳成荫的景观。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驿站之间全种上行道树,城乡植树之风也是年盛一年。孟浩然诗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到了宋代,宋太祖为鼓励植树,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于规劝百姓植树成绩卓著的官吏,晋升一级,因而植树的范围更广泛,当时从福建古田直至海南,除种上苍翠松桧之外,还杂种荔枝,远远望去恰似一片连绵不绝的茂林。

 

 

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白居易《寄题周至厅前双松》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元史·食货志》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诏书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并颁布了《农桑之制》,规定每丁每岁种桑枣20株,如土性不宜,可改种榆、柳,均以种活长成为数;他还要求各级官吏督促实施,如失职或申报不实,须按法律论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著名的游记中称赞元代的植树。

 

       明清时代,植树造林规模更大,明太祖布衣出身称帝后,以农桑为国之本业,令天下广植桑、枣、柿、栗、桃,仅京都金陵的钟山,就种了50余万棵。而后逐年递增,蔚然成风。到朱元璋退位时,据说全国各地栽种树木达几亿棵之多。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宗元《种柳戏题》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