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官员 » 正文

曹元:高举生态文明大旗 努力建设美丽辽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2  
个人简介: 曹元,1955年3月出生,辽宁省法库人,汉族,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阜新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
      个人简介
      曹元,1955年3月出生,辽宁省法库人,汉族,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阜新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工学学士。2008年3月任辽宁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主要事迹
    bde3bea9-9aef-4e83-b6ad-b802359e94c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从十六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再到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真正做到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具有特殊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理念的升华;美丽中国是未来的目标;永续发展是庄严的承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完全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更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民不可能有丰富而高质量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可以说,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这一切的基础。
 
      作为务林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切实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履行好神圣的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空前的力度、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林业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毫不动摇地加快美丽中国建设,为科学发展、永续发展提供生态基础和保障。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认真领会报告的深刻内涵,特别是要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科学性,努力从生态空间、资源节约、生态修复、制度建设等方面把握林业工作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把林业工作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之中,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林业的神圣使命,进一步把握方向,明确任务,开拓创新,再创佳绩。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最短缺的不是资金、技术,而是生态产品。森林、湿地等生态产品已成为全社会的最大需求、最高渴望。近几年,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辽宁振兴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摆在突出位置,举全省之力抓生态建设,提出了“大干四年、绿化辽宁”的奋斗目标,实施了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滨海大道绿化工程、万村万树绿化工程、全省1700万亩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森林“七进”工程和森林城市创建工程。5年来,全社会已投入资金908亿元,完成造林绿化作业面积3395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增长4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4000亿元以上。
 
      今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的任务更艰巨,要求更迫切,前景也更美好。我们将把改善生态环境、构建青山绿水蓝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发展思路,转换体制机制,切实把扩大森林资源增量作为首要任务,把控制森林资源减量作为重要手段,把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作为关键措施,力争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48%以上,实现全省基本绿化美化,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奠定扎实基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辽宁省实现全面绿化,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稳定增长,实现城乡绿化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林农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创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新家园。
 
      第一,坚持把生态工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基础,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植树造林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首先要树立师法自然、贴近自然的理念,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资源增量,使荒山荒坡都披上绿装,乡镇村屯绿树成荫,公路铁路绿树掩映,城乡绿化美化,逐步让广大人民真切感受到林城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林路相依、林水相依、林田相依,真切地感受到身边森林的存在,生活家园的美好。要在继续抓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同时,突出抓好荒山造林、小开荒还林、坡耕地造林绿化、公益林与天然林保护、农村和城镇绿化、通道绿化、封山禁牧、森林城市创建等重点工程,力争5年内再完成人工造林975万亩,封山育林800万亩。
 
      第二,坚持把青山工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的重要实践。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既要善于添光彩,更要敢于治伤疤。由于过去对开矿采矿管理不严,导致原本葱翠秀美的青山满是累累伤疤,有的甚至变成了荒山秃岭;铁路、公路、城建破坏山体严重,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小开荒”不断蚕食林地等,山体的大量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山体垮塌、岩石裸露,留下了自然灾害频发的隐患。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生态问题,辽宁省率先启动实施了青山工程,力争用3年到5年时间,使全省现有4184座废弃矿山全部恢复生态植被,4300多座生产矿山恢复植被30%以上,“小开荒”及25度坡以上的超坡地全部退耕还林,公路铁路建设破坏的山体植被全部恢复,全省30%的荒山实施工程围栏封育。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省人大颁布了《辽宁省青山保护条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青山工程的实施意见》和《青山保护规划》。工程实施以来,已初见成效。下一步,辽宁省将加大力度,努力把青山工程打造成顺应民意、关注民生的民心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的战略工程,保护青山、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让辽宁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第三,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的强大动力。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需要不断创新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目前,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造林、护林、育林、营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广大林农“五难”问题凸显出来。下一步,将着力加快完善“五个一”工程,破解这“五难”问题。即:建立一套制度,破解大发展难;形成一个网络,破解搞经营难;培育一个体系,破解闯市场难;搭建一个平台,破解群众办事难;编制一个方案,破解放活经营难。同时,加快建立“一个体系和四项制度”,即:进一步完善资金支撑、金融支持、林木采伐和资源流转制度,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和林权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建立政策完善、服务健全、管理规范、经营科学的集体林业良性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及全社会参与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第四,坚持把资源管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的重要条件。辽宁是“六山一水三分田”,林地占60%左右。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必须要管好用好林地等森林资源,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减量。首先,要认真执行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林地保护利用和管理,建立完善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制度,实行林地用途管制,确保到2020年辽宁林地保有量达到10650万亩,林分蓄积量提高到每公顷66立方米以上。在控制林地减量的同时,还要严格采伐限额管理,严格生态公益林管理,严格封山禁牧等,坚决控制不合理的森林资源消耗。将强化生态公益林管理,引导市县政府建立地方公益林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公益林为主、地方公益林为辅的投入新体系。严格执行《辽宁省封山禁牧规定》,加强封山禁牧监管,加大工程封育力度,加快转变养殖方式,确保封得住、不反弹,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植被和造林绿化成果。
 
      第五,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辽宁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要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开展工作,不断改善民生。要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与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相结合,以兴林富民为目的,大力发展民生林业。要围绕促进致富和惠及民生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科学引导、加强服务,围绕林业服务民生开拓市场、开发产品、开辟空间。要建立和完善资金扶持政策,积极吸引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及外商资本投资林业产业。要集中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覆盖面广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培育各种生产基地,带动商品林和工业原料林培育、种苗花卉等八大主导产业发展。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省林业产值达2400亿元以上,带动新农户100万户以上,农民涉林收入大幅度提高。 
 
 
[ 园林人物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人物
点击排行